作者: 孫克勤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3-05-12 10:49
□ 孫克勤
2015年5月,一項堅辭日久的任命終于下達:我出任菏澤日報專職評論員!我彷徨無地,我誠惶誠恐,我戰戰栗栗。
原因不是我偷懶,事實上,我在工作上從來沒有偷過懶,我害怕的,是自己的力有不逮。這絕非謙虛。在中國的新聞界,有大報小報之分,這是由其政治地位和刊發消息的權威性而不是所屬地的行政層級和經濟實力決定的。就這個意義而言,菏澤日報當然是一家大報,但地方媒體的狹隘和小體量又注定她的員工沒有更加精細的劃分,換言之,她的員工都是多面手:農業、工業、高新技術……哪樣內容都能寫;消息、通訊、評論……各種題材樣樣拿得起。但優點即缺點,多面手的另一個含義,也可以解釋為缺乏專業或職業素養,正如魯西南俗語所說:“樣樣都中,樣樣稀松”。專職評論員在菏澤日報不算太短的幾十年歷史上是一個稀罕物,借用一句高大上的語言,即“前無古人的事業”。我深深地知道,我并不是這個崗位的最佳人選,不論學養、文筆、見識或是資歷,但最終落到我頭上,其實是無奈之舉。對報社對我個人,均是如此。
究其原因,其實再簡單不過,把各式各樣的理論、各行各業的政策詮釋得淺顯易懂、引人入勝,又要富有思想的穿透力、邏輯的生命力和文字的感染力,把講道理寓于講故事之中。這一點,很難。但我是需聽將令的,即便是艱難險阻,我也要硬著頭皮上。于是,便有了經年不斷的短章《曹州新語》,也有了體重塊大的社論和評論員文章。
這本《曹州新語精選》是我多年在“曹州新語”專欄的文章結集。書中的文字大多在網上都能找到——想省錢的讀者可以放下此書,去買一瓶酒或一碗牛肉拉面,然后一邊喝一邊在網上瞅瞅。在我本身,作為一個作者,只是希望自己各奔東西的文字能夠有家可歸,端端正正碼在一起,有“小團圓”的喜悅。但我的寫作,絕不是“游戲筆墨”。很多“專欄快手”,有“兩根煙功夫”寫出來的,有“交稿前兩小時動手的”、有“路上的富裕時間趕的”……但我是個笨人,每次交稿前都要焦慮良久,醞釀半天,寫完后又反復修改,唯恐因自身思想的漫漶而以辭害意,或詞不達意。作為一個資深新聞人,倚馬可待是一項基本功,但我總是對自己保持一種警惕,唯恐在輕松自如中戕害對思想精準的表達、傳遞,除非必須當天配發的篇什,我還是一詠三嘆,追求一種嚴謹的寫作姿態。
我所有的文字幾乎都對準一個詞:文明,套用央視《今日說法》的一句話:關注點滴文明的進程。無論是旅游的不良行為被媒體打“差評”,公路上的違章駕駛、危險飆車,還是大街上的隨地吐痰、亂過馬路乃至政府某些工作人員的不作為亂作為等許多不文明現象,都在我掃描范圍。我認為,腰包“鼓起來”、生活“闊起來”后的人群,搭乘著城鎮化、現代化的時代快車,逐步遠離了物資匱乏的窘迫,卻又渾然不覺地陷入了另一種窘境,即:發展的列車匆匆駛過精神的站臺,現實的變化把心靈的地圖拋在身外。直白地說,靈魂的進步跟不上身體的發福。如果從社會層面來思考,公民文明素養如何與現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與物質文明比翼齊飛,已經成為亟待破解的現實課題。
文明是世間最動人的語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不文明到文明,從文明的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遞進,自然需要一個“進化”的過程。我無數次大聲呼喊:你的文明,或許就存在于銀行ATM機的一米線旁,展現于人潮涌動的公交車站牌下,閃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車道中。如果說,遵守公共空間的秩序與規則是底線要求,那么,主動為別人著想、做社會關系的潤滑劑,則是更高境界。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也不應一味批評公民素質參差不齊,更當以每一次問題暴露為契機,優化管理方式、加強機制構建,真正從治理現代化的高度推進文明建設,依靠宣傳教化、制度建設改造公民,不斷推高全社會的文明水位。
一位西班牙作家說過,“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一個視文明為陽光的國家、一個視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讓文明素養追趕上現代化的腳步,必將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贏得真誠的尊重。倘若我的文字,能懲惡揚善、久久為功,以不斷加大的外力強化約束,讓放縱自我、妨礙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為付出代價,使政府相關部門能變壓力為動力,通過法律法規促使文明變成公民的行為自覺與生活方式,那我就要雙手合十、敬祝上蒼了。
猛回首,我在這個崗位上已度過了八年,能堅持這么久,我都有些佩服自己了。那就讓這本小書,作為向我評論員職業的告別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