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犇 郜玉華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表時間: 2023-05-19 10:14
工人在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宇航裘革制品生產車間整理小動物裘皮玩具。郜玉華 攝
中新網菏澤5月17日電 (梁犇 郜玉華)“叮叮當當”清脆的金屬敲打聲從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高莊鎮村民鄭建林“曹州刻銅”非遺作坊里傳出來,傳承人鄭建林正在銅器上“作畫寫字”,隨著刻刀聲響,銅屑散落,或山水花鳥,或名言詩句,在銅器表面精彩呈現。
“曹州刻銅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傳承到我這里已經是第三代了,目前是市級非遺項目?!编嵔终f,其祖輩人曾在北京為當時清朝貴族遺老篆刻文房用品,彼時刻銅風靡一時,他們鄭家也與刻銅結緣。
曹州刻銅技藝是在銅面上,以中、切、挑、鏟等技法,刻出陰陽、虛實、飛白等效果,融質地、做工、造型、裝飾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笆止た蹄~制作過程比較繁瑣,從選料、粗磨、細磨、上稿、雕刻,再打磨、精修、上色等需要10多個程序,它的獨特價值就是唯一性,不會有第二件同樣的作品?!编嵔直硎?,他通過創新把古時青銅器上的元素,通過二次設計利用在現代生活飾品中,備受業內人士好評。
刻銅技藝讓平淡無奇的銅器有了生命力,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見證。鄭建林依托“曹州刻銅”非遺作坊,將技藝傳授給周邊的愛好者,帶動大家一起學手藝,共同致富。
在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裘皮工藝品技藝“非遺工坊”,傳承人馬先華(中)給學生講解裘皮工藝品制作技藝。郜玉華 攝
近年來,牡丹區依托非遺項目著力培育發展“手造產業”,探索文化傳承新模式。通過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設鄉村非遺工坊、培育品牌企業、開展技能培訓、推廣“產品+電商+旅游”等有效舉措,著力推動非遺項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俏銷市場的文創產品。
牡丹區胡集鎮東馬垓村依托“裘皮工藝品技藝”這一市級非遺項目,專業研發生產老虎、松鼠、獅子等各種裘皮玩具,產品走俏國內外市場。
“制作一件裘皮玩具,不論大小都需要經過多道工序?!薄棒闷すに嚻芳妓嚒笔屑壏沁z項目傳承人馬先華說,制作一件裘皮玩具分吹塑、粘皮兩階段,有塑胎、粘接、刷漆、噴絨、整修等20多道工序,每個環節都要精細講究才能制作出生動活潑的產品。
“現在,海外客商都是把當地的動物圖片資料發給我,我們再按比例設計制作成裘皮工藝品?!焙傆詈紧酶镏破饭矩撠熑笋R催說,正是因為跟上了時代發展和客戶需求,裘皮玩具產品越來越受到國外客商的喜愛,成為當地的出口創匯產業之一。
目前,裘皮加工已成為胡集鎮的特色產業之一。該鎮已發展較大規模的加工企業13個,產業鏈相關加工戶200多家,年總產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帶動當地400余名村民就業增收。
“作為地方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保護和傳承好‘非遺’也就留住了我們的‘鄉愁’?!蹦档^區委宣傳部部長李淑梅表示,近年來,該區培植發展了一批“非遺工坊”“手造工廠”等特色文創企業,規模企業已超過10家,“手造微工廠”300余個,年總產值逾10億元,帶動當地2.5萬名村民就業增收,“老手藝”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完)